最近孙俪和罗晋的电视剧《安家》的播出,这电视剧其实翻拍自日剧《卖房子的人》,本来很多观众很期待这个翻拍剧的,没想到播出时改名成了《安家》。
这个名字确实没有《卖房子的人》来的直接,毕竟“房子”可能更有冲击力,一下子就让人想到钱,而“安家”则比较抽象,包含的东西也更多,但是这个名字到是很符合编剧六六的“家”系列。从《蜗居》到《安家》,当然剧中也有“彩蛋”联系到《蜗居》,可以看做是《蜗居》的前传。
而主演孙俪的在这部电视剧的片酬成则为了焦点。根据爆料孙俪的片酬现在已经降到了1620万,之前像孙俪这种“一线明星”的片酬差不多在八千万到一亿之间,有的还是税后。我前几年参与过一部电视剧的制作,明星的片酬基本都是这个价,二线电视剧明星差不多都需要3000万左右。很多时候明星占了整个制作费用的一半以上,有的甚至更多。
但这也不是绝对,很多明星都是看人下菜碟,如果是郑晓龙这样的大牌导演的戏,孙俪打死也不会要这个价,甚至很多二三线明星不要钱也会出演。但如果是那种土豪投资的乱七八糟的戏,那演员绝对要报一个天价,一是因为不知道你拍成啥样,砸了自己的品牌;二是本来就不想演,只不过想吓走你;第三就是看看你的诚意,是否真的是有钱,毕竟很多人靠忽悠在这个行业里混,浑水摸鱼,拿跟明星的合作再去空手套白狼,那遇见这种人,明星们不宰你宰谁?
电视剧行业并不都是明星主导的天下,也有一些真的是可以拒绝明星高片酬的制作方,譬如像“正午阳光”这样的电视剧的好的制作公司,制片人侯鸿亮,导演孔笙、李雪组成了“王牌铁三角”,出品了《琅琊榜》、《知否知否》、《欢乐颂》等口碑和收视都不错的电视剧,他们的作品基本上每一部都是爆款,明星们参与他们的项目基本都不会报高价。
关于演员的高片酬在中国确实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:一方面明星的高片酬确实限制了行业的发展,导致制作部门在其他方面捉襟见肘,譬如服化道、特效等,很多五毛特效、抠图的电视剧有的是真没钱,有的是真没钱还不得不请明星导致后期制作费用没了。明星的高片酬甚至也压缩了其他人的生存空间,很多剧组欠薪问题都是因为演员的拿走了大头,导致后期资金紧张无法正常解决剧组其他人员的劳务。另一方面这也不能怪制作方,毕竟播出平台首先看明星,你没有明星就卖不出价格,网络平台和电视台或者不收。而电视台也有苦衷,没有明星观众不关注,流量不够,广告我卖不出价格。而说到底还是观众的问题。你不追星,明星哪来的高片酬?如果你要能尊重那些踏踏实实不用明星拍出的好作品,那平台和制作方干嘛非要低三下四的求着明星来演呢?
说到底,明星高片酬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,好莱坞的明星片酬更高,为什么他们就理所当然?因为他们是全球化的市场产物,面对着全球市场,收入自然高。而中国的影视市场差不多全球第一或者第二,观众基数大,因此中国的明星片酬不宜拿来和日韩相比。收入高是应该的,但是明星的高片酬又和中国国情脱离,和普通百姓以及其他行业的收入相比差距很大,民众把矛头指向明星自然有他的深刻社会因素。说到底明星的高片酬长期来看对影视行业长期发展不理,但是如果观众理性了,自己觉醒了,自然会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纠正,而一刀切的模式则很难改变行业的这种病态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